發新話題
打印

不要等待

不要等待

幼時不懂得等待。年輕時懂得了等待。漸漸明白凡是大事、好事都需要耐心等待。終於年長了才恍然大悟儘量不要等待尤其是不要長時間等待。
  等待,是把確實的今天,交給未知的明天。等待,是把當下的精彩,押注給空泛的夢幻。等待,是一種心理安慰,但也有可能是一種心理誘導和心理欺騙。等待,是取消一切其他可能,只企盼那艘想像中的孤舟。但孤舟本來可以停泊很多別的碼頭,也被取消了。因此,等待,是兩相取消,兩相單調。韓國奇力片

  有人告訴你,屋後的山坡上有一棵樹,三年後會結出一種果實。於是你苦苦守望,天天等待,與朋友交談也不離這個話題,而且已經一次次安排三年後的開摘儀式。大家對那種果實越想越玄,還不斷地在加添懸念。三年一到,終於開摘了,大家張口一嘗,立即面面相覷。

美國黑金

  原來,那果實口味平庸、粗劣、幹澀,沒有人願下第二口。再看周圍,漫山遍野都是草莓、刺檬、紫榴榴、桑葚、酸棗、青柑,整整三年,它們全被冷落了,你連看都沒看過一眼。但是,究竟是你冷落了它們,還是它們冷落了你?看看它們燦爛而歡快的表情,就知道了。
法國綠騎士
  由此證明,等待是一種排他的幻想。苦苦等待來的,多半是尷尬。何必等待,不若著眼當下。與其等待稀世天象,不如欣賞今天的晚霞。晚霞中,哪一團彩雲散開了,也不要等待它的重新聚合;哪一脈雲氣暗淡了,也不要等待它的再度明亮。
它們每一次翻卷出來的圖案花紋,全在人們的等待之外。因此只有不等待的人,才能真正享受晚霞。晚霞不見了,你還等待什麼呢?等待月明星稀、烏鵲南飛?它們恰恰都沒有來。於是等待明天的晨曦吧,但是,整個早晨都風雨如晦,別是一番深沉的詠歎。從理論上說,等待,是一種由預測
  預期所引起的誤導。
  那麼,預測”“預期的依據又是什麼呢?是預知。所謂預知,大多是從異地、異時的相似資料所拼湊出來的主觀判斷,其中摻雜著不少幻想。對於這種預知,哲學家王陽明認為是未知無知。因此他提倡知行合一,否認在行動之前有什麼。他本人就是行動的典範,而且總是立即行動,決不等待。如果無法行動,他也不等待。如果有一絲可能,他只尋找這種可能,而不是等待這種可能。尋找是主動的,等待是被動的。王陽明寧肯放棄,也不要被動。
  不若無待。

TOP

發新話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