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新話題
打印

給生活一點“微節慶”時間

給生活一點“微節慶”時間

母親節那天我對母親說:我請你吃飯吧。母親說好過了一會兒又說:算了還是在家裏吃吧。我笑說:儀式感還是要有的畢竟過節。母親也笑了說:儀式感不是非得湊節日的今天餐廳肯定人滿為患不如就在家裏吃。有心日常生活也可以是節慶時間呀。
希愛力

  這話說得我心裏一動。
  是啊,重視節日的儀式感固然很好,然而凡事有度,一味追逐儀式感,反而失去了本心。倘若日常總是忽略母親,沒有幫她洗洗碗說說話,陪她散散步購購物,只在節日裏把鮮花、大餐奉上,是不是更像一種減輕自己愧疚的表演呢?
永春糖
  潤物細無聲,母親給予我們的都是一點一滴從不大肆張揚的關心和愛。那麼,我們拋開打卡式的節日祝福,從日常貼心關注和陪伴開始,才是最本真最自然的回報吧。
  有個作家,他有一個提法很有意思,他說,在每一天、每一周、每個月裏,空出一點時間,把它放進括弧裏,按下暫停鍵,做一些對你來說價值排序沒有那麼高的事情,比如閱讀。這段時間,就是你自己規定的、日常生活裏的節慶時間。在閱讀中,時間就暫時失去了壓迫力,你可以享受它,而不用追趕它。
 放下手機,一起聊聊天,散散步,你靜靜地陪家人坐一會兒,幫母親洗洗碗,甚至,只是在她洗碗時你站在旁邊幫忙拿點東西,聊幾句家常。這個短短的時間裏,沒有關鍵績效指標,沒有客戶,沒有做不完的作業,只有共度的時間,單純的屬於家人的時間。用心和家人一起的時間,就是節慶。

韓國奇力片
  《瓦爾登湖》的作者梭羅得出過一個結論:有些東西,對生病的人來說是必需品,在某些人眼裏,僅僅是奢侈品,對另一些人來說,是根本聽都沒聽過的東西。換句話說,一樣東西的價值不是恒定的,而是取決於我們的判斷和選擇。
  時間也是如此,節日也是如此。能否給日常生活一點微節慶時間,取決於我們自己的選擇。

TOP

發新話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