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新話題
打印

擊潰愛情的不是雞毛蒜皮,而是失控的情緒

擊潰愛情的不是雞毛蒜皮,而是失控的情緒

起初那只是一次情緒發洩沒想到卻舒服了自己毀了愛情。


情緒失控者
有句話,你一定很熟悉,我就是這麼個急脾氣,沒惡意,就是改不了。
似乎身邊那些遇事急躁、衝動的人,都喜歡用這個當做藉口,來為自己過激的行為尋求一個合理化的解釋。
我習慣於稱呼這樣的人為,情緒失控者。從某種程度上說,他們是值得同情的。對情緒的管控能力差,意味著他們必定會受到情緒左右,會有較大的情緒起伏。這種體驗無疑是痛苦的,可能上一分鐘還心情愉悅,下一分鐘就鬱鬱寡歡。印度希愛力
超級希愛力
希愛力

但這樣的人、這樣的性格,傷害的卻不僅僅是他們自己,還有他們身邊的人。在他們看來,他們的情緒來得快,去得也快。但所謂並不意味著傷害不是對應關係。一時的情緒失控,足以傷害我們親近的人。畢竟,那些脫口而出的話,總是最傷人。
在我經手的案例中,不乏因為一次過激的爭吵,而就此導致一段關係分崩離析的情況。認真分析案例時,我們會發現。兩個人之所以選擇分開,並不是因為導致爭吵的事件本身。而是兩個人吵著吵著,便覺得性格極度的不合適,無法正常的交流,於是就此走向分手。


情緒的失控與對抗成了罪魁禍首。


野馬結局
雖然我們反復強調情緒控制力的重要性,但仍舊有人不以為然。真性情是他們的口頭禪,不做作是他們的自我要求。他們認為要做到這兩點,就不能壓制自己的情緒。而別人在面對如此的他們時,是應該表現出理解的。
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?
心理學上有一個有趣的現象,叫做野馬結局。
野馬結局指的是一個小故事:非洲草原上有一種吸血蝙蝠,常叮在野馬的腿上吸血。它們依靠吸食動物的血生存,不管野馬怎樣暴怒、狂奔,就是拿這個小傢伙沒辦法,它們可以從容地吸飽再離開,而不少野馬被活活折磨死。動物學家發現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極少,遠不足以使野馬死去,野馬的死因是暴怒和狂奔。
於是,人們把因芝麻小事大動肝火,以致因別人的過失傷害自己的現象,稱之為野馬結局
所以,你可以選擇去做一匹自由奔騰,不受拘束的野馬。但當你真的成了野馬時,也就意味著你已經失去了人的本性。
一個人太過自我,最終必將影響人際關係,活成獨行俠。所以如果你需要親密關係,渴望情感的交流,就必須收斂自己的行為和情緒。


學會收放自如
那麼所謂的控制情緒,就是一味地壓制自己嗎?
我們對於情緒的控制,一定不是禁錮和壓抑的。對情緒的表達做到收放自如,才是善於控制情緒的表現。
人們會出現野馬結局的原因有兩個,一是對情緒的控制能力弱,二是負面情緒得不到合理宣洩。
所以,面對負面情緒時,我們應該學會發洩。但這種發洩,一定不是對著自己愛的人,吹毛求疵,大吵大鬧。將負面情緒施加、發洩給別人,是幼稚的行為。因為只有嬰兒,才會只用哭鬧表達情緒。當我們遭遇負面情緒時,可以借助運動、音樂、旅行等方式進行紓解。
而對情緒的控制,則要求我們必須提高共情能力,也就是同理心。當我們能夠設身處地站到對方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時,也就意味著我們能保持一份中立的理性。基於客觀和理性做出的判斷,才能被合理的執行、實施,最終解決問題。
跳出情緒困境,做一個樂於自控、善於自控的人,你會發現與人相處變得如此簡單。

TOP

TOP

發新話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