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新話題
打印

能力太強引戒心

能力太強引戒心

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後,李善長曾做過宰相。他是朱元璋的安徽老鄉。一同起義的老鄉中,李善長文化程度很高。開國後,他被封為韓國公,列為文臣第一。犀利士每日錠
犀利士5mg
TADARISE-5

  李善長當宰相時,劉伯溫的職務是禦史中丞兼太史令。這種安排,明顯表現出朱元璋對劉伯溫生了戒心。劉伯溫是一流人才,學識與執政能力均在李善長之上。正因為如此,朱元璋才提防他。朱元璋離不開劉伯溫的學問,但又害怕劉伯溫用學問來對付自己。因此,他給劉伯溫的定位是:只允許議政,不允許執政。
  所謂議政,就是當顧問。有事兒的時候,找你來問問;沒事兒的時候,你就一邊兒待著去,權力中樞那個地兒,叫你看得見摸不著。
  當了皇帝,朱元璋的猜忌心日漸嚴重,老害怕那些手握重權的開國功臣謀反。有一天,他把劉伯溫找來密談,就責罰宰相李善長的事徵詢劉伯溫的意見。劉伯溫當即表示反對。他說:李善長資歷老,能調和諸位大將及勳舊的矛盾。朱元璋大惑不解,問道:李善長多次構害於你,欲置你於死地,你怎麼還為他說話?
  朱元璋此話事出有因。卻說當初,朱元璋率兵渡淮北狩,留皇太子監國,劉伯溫協助李善長處理政務。劉伯溫認為,宋、元兩朝都是因為寬縱官吏腐敗導致失國,因此主張吏治從嚴。此時,恰逢中書省都事李彬貪污納賄。劉伯溫派人調查核實後,立即下令將其逮捕收監,並奏請皇太子批准,將李彬誅殺。
  這件事在當時影響非常之大,蓋因李彬與李善長關係親密。劉伯溫執法不留情面,李善長對他恨之入骨,一直設法將劉伯溫弄死。若不是朱元璋對李善長起了疑心而阻止了他的陰謀,劉伯溫恐怕早就沒命了。因此,朱元璋以為只要把廢除李善長的想法告訴劉伯溫,劉伯溫就會拍手稱快,沒想到這個倔老頭子居然投了反對票。
  面對朱元璋的疑問,劉伯溫頓首答道:朝廷換宰相,就好比大房子換立柱。立柱必須是一根又直又粗又長的大木頭,方可支撐房梁的重量。皇上首先得找一根新的大木頭,方可把舊的立柱換掉。如果用一堆小木頭捆起來充當大木頭去換立柱,那麼,這座房子最終會倒塌。
  這場談話到此為止。劉伯溫的立柱說,讓朱元璋明白了束木為柱的危險。所謂束木,就是大大小小的朝廷官員,他們是大明王朝這座大房子的檁子、椽子、樁子,但都不是最能承受重量的立柱。
  後來,李善長終究還是被朱元璋殺掉了。朱元璋找了三個在他看來可以當作立柱的人,再次向劉伯溫徵詢意見。
  楊憲與劉伯溫私交深厚,劉伯溫仍是搖頭,分析說:楊憲這個人有相才,無相器。做宰相的人,心境應像水一樣清明平正,用義理而非個人私見作為標準,楊憲卻不是這樣。
  朱元璋問:那汪廣洋呢?
  劉伯溫答:這個人心胸偏淺,甚於楊憲。
  朱元璋又問:胡惟庸如何?
  劉伯溫打了個比方說:猶如駕車,害怕被他掀翻車轅。
  朱元璋說:我選的宰相,沒有哪個比得上你老先生。
  劉伯溫回答:臣疾惡太甚,又耐不得細繁,若強當宰相,必然會辜負陛下的大恩。天下這麼大,何患無才,唯願明主悉心訪求。只不過,方才說到的這三個人,的確都不能當宰相。
  劉伯溫的這次議政,肯定有違聖意。此次談話之後,楊憲、汪廣洋以及胡惟庸先後拜相受到重用,但不久又相繼被朱元璋誅除。事後,朱元璋承認劉伯溫識人更高一籌。他並不因此對劉伯溫更尊重一些,反而增大戒心。
一個人把什麼都看得這麼透徹,對猜忌成性的朱元璋來說,絕不是一件讓他愉快的事。

TOP

發新話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