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新話題
打印

位置不同,不必解釋!(深度好文)

位置不同,不必解釋!(深度好文)

蘇軾說:橫看成嶺側成峰,遠近高低各不同。
  人與人之間,位置不同,風景自然各異,看到的、想到的,自然各不一樣。
  位置不同的人,無法互相理解,層次不同的人,更是解釋不通。汗馬糖
汗馬人參糖
汗馬糖副作用
  因此,位置不同,不必解釋;層次不同,不必強融。
  有道是大辯不辯,人生最高的境界正是不爭辯!
  01
  處境不同,未必解釋得了
  莊子曾說:子非魚,安知魚非樂。
  你不是我,怎知我內心的悲傷與歡樂,大千世界,芸芸眾生,每個人的悲歡都無法相通,更多的是冷暖自知。
  古時候,長安城突降大雪,給美麗的城市又增添了幾分別樣的魅力,一位詩人見此美景,詩興大發,脫口而出:雪花大如席,片片吹落軒轅臺。
  一位升遷官員恰巧路過,感慨道:正是皇家瑞氣呀。
  旁邊賣棉衣的商人,見此景,高興的說:這大雪,再下三年又何妨?
  聽到這話,被凍得瑟瑟發抖的乞丐破口大罵。
  汝之蜜糖,彼之砒霜,他人眼中的美景,在乞丐眼中卻是一場災難。
  每個人身處的位置不一樣,很難理解對方的想法,處境不同,更是無法體會對方的感受。
  不要輕易評價究竟是誰對誰錯,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,永遠也無法看清,只有懂得換位思考,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。
  有道是愛出者愛返,福往者福來,我們雖不能做到感同身受,但可以給予包容和理解。
  生命永遠是一種回聲,付出愛,才能收穫愛,付出感動,才能收穫溫暖。
  02
  層次不同,未必解釋得通
  《道德經》中曾說過:上士聞道,勸而行之;中士聞道,若存若亡;下士聞道,大笑之。
  人與人之間,最大的區別,不是身份和地位,而是認知層次的不同。
  有這樣一則故事:
  進京趕考的秀才和一位老農發生了爭吵,兩人爭論不下,直到鬧上公堂。
  縣令聽聞爭吵的緣由後,令人狠狠的將秀才打了二十大板。
  秀才很是冤枉,委屈的說道:明明三七就是二十一,他非說三七一十五,又怎會是我錯了?
  縣令沉吟道:你沒錯,錯的是堂堂一個秀才,竟然耗費時間和精力與目不識丁的老農發生爭辯。
  俗話說:寧與同好爭高低,不與傻瓜論長短。
  人與人之間本身就有差別,有的人認知層次已是無法改變,若是一味爭辯,說什麼都相當是雞同鴨講。
  與其浪費時間爭辯,不如努力提升自己,當你經歷的更多,才會發現最好的爭辯方式正是不辯。
  正所謂:善者不辯,辯者不善,真正聰明的人,從不與人爭辯。
  03
  做好自己,無需改變別人
  一位哲人曾說:不是所有的魚兒都生活在同一片海洋中。
  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的地方,有著不同的圈子和不同的習慣,圈子若是不同,不要強行融入,習慣不同,也不要強求改變。
  從前,有個人買了一個十分漂亮的青花瓷,整日愛不釋手,日日端詳,一天,好友來家做客,此人歡喜的拿出青花瓷。
  不料,好友並未誇讚,反而不屑的說道:現在誰家還擺這老古董啊,一點品味都沒有。
  好友走後,他越看花瓶越不順眼,覺得哪哪都不好,於是一氣之下將青花瓷摔了慘碎。
  此時,一位收藏家朋友來看望他,看見滿地的青花瓷碎片,連連歎息:這可是寶貝啊,真是太可惜了!
  對於同一個事物,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,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,管好自己的心。
  不要為了得到別人的理解和認可,就去迎合他人,委屈了自己。
  別人的看法,無法改變,別人的想法,更是難以控制,與其想著取悅誰,不如取悅自己,與其想著改變誰,不如改變自己。
  做好自己,一切都無需解釋,懂你的人自會懂,不懂你的再怎麼解釋也是白費力氣。
  生命只有一次,不要活在他人的嘴中,更不要活在別人的眼光中,做好自己的事,走好自己的路,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,才是人生最好的活法!

TOP

TOP

發新話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