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新話題
打印

[問題] 看不慣別人,是自己的境界不夠

看不慣別人,是自己的境界不夠

真正成熟的人看誰都順眼。
  《道德經》說:“上善若水,水善利萬物而不爭,處眾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。”
  水與道相似,因為它從不會居高臨下,不會以偏見待人。
  每個人眼中的世界,其實都是自己內心的投射。
  一個人看不慣別人,往往是因為自己的境界不夠。
  01
  智者懂得換位思考。
  古訓說:“各相責天昏地暗,各自責天清地明。”
  人與人相處,難免會有分歧,與其一味地相互指責,不如換個角度看待問題,也許矛盾就會迎刃而解。
 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,立場不同,想法各異。
  自己看起來天經地義的事情,易地而處,別人卻不一定認同。
  廉頗是趙國武將,看不慣文官出身的藺相如,處處與相如為難。
  有一次相如外出,望見廉頗迎面而來,急忙把車趕開躲避。
  大家都覺得,藺相如害怕廉頗。
  藺相如卻說:“將相不和,於國不利。趙國內耗不起。”
  廉頗聽後慚愧不已,於是負荊請罪,二人冰釋前嫌,結為至交。
  藺相如知道自己封侯拜相,刺痛了廉頗的自尊心。
  大家卻誤以為藺相如害怕廉頗,廉頗起初更無領會解藺相如的苦心。 超級希愛力
  古詩說:“橫看成嶺側成峰,遠近高低各不同。”
  站位不同,同樣的事物,也有截然不同的風景。
  管中窺豹,看不到豹子的全貌;盲人摸象,摸不出大象的原形。
  只有真正的智者,懂得換位思考,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。
  02
  達人懂得尊重不同。
  《道德經》說:“上士聞道,勤而行之;中士聞道,若存若亡;下士聞道,大笑之。”必利吉  
  人生迥異,不同的經歷和背景,造就截然不同的人生。
  接受能力千差萬別,對世間萬物的見解也就因人而異。
  有個綠衣人問子貢:“一年有幾個季節?”
  子貢說:“四個季節。”
  綠衣人說:“不對,只有三季。”
  兩人爭執不下,去找孔子評理。
  孔子打量了一下綠衣人,說:“一年只有三季。”
  綠衣人洋洋得意地走了,子貢卻大惑不解。
  孔子說:“剛才的綠衣人是一只螞蚱,春生秋死,一生只有三季。你再怎麼解釋,他也不會理解四季的道理。”超級必利勁
  莊子說:“井蛙不可語海;夏蟲不可語冰;曲士不可語道。”
  井底之蛙無法理解大海的宏闊,夏天的小蟲無法理解冬天的寒冷。
  不是不和愚人論道,只是“下士聞道”會哈哈嘲笑。
  有些事註定無法勉強,有些人註定講不通道理。
  所以,要懂得順其自然,因材施教。
  對於無法理解的人,三緘其口才是最大的尊重。
  ▽
  古人說:“真正修道人,不見世間過。”
  人人順眼,事事順心,是一種智慧,更是一種修行。
  自己看不慣,和別人無關,問題不是改變別人的言行,而在於改變自己的內心。
  學會換位思考,懂得尊重不同,人生才會更上一層樓。

TOP

TOP

發新話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