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新話題
打印

有一種刻在骨子裏的修養,叫不說

有一種刻在骨子裏的修養,叫不說

作家海明威曾說:我們花了兩年的時間學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。必利勁

希愛力
  深以為然。會說話,是一種本事;學會不說,則是一個人深到骨子裏的修養,也是一個人收斂鋒芒的善良。很多時候,面對一些事和人,我們選擇不說,並不代表懦弱,而是為了減少矛盾;我們選擇沉默,不代表理虧,而是為了遠離是非。說,是一種表達;不說,是一種表態,相信,清者自清,時間會還原真相。
     不妄議,是尊重。《格言聯壁》中有句至理名言:靜坐常思己過,閒談莫論人非。世界之大,從不缺發表意見之人,缺的是不隨意評價他人的善良和涵養,知人不評人,是與人交往時的一份尊重,一份自律。記得在一部電影中,有個心情沮喪的女孩在公車上沒給一位老大爺讓座而發生爭執,這一幕被記者拍到做成了新聞,女孩因此遭受了千萬網友的嘲諷辱罵。永春糖

她丟了工作、失了朋友,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,再怎麼道歉都於事無補,後來女孩不堪輿論重負自殺了。他們不知道的是女孩沒讓座的那天被查出了癌症晚期,她一直沉浸於悲傷無法自拔。很多時候,作為旁觀者的我們無法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,更無法看到所有的真相,但至少我們可以選擇沉默,保持善良。人生實苦,人人都在負重前行,有時候你一句不正當的評議可能會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,給他人帶來無法預估的傷害。
看不清別人的生活,讀不懂別人的人生,就不要輕易評價指責,不要妄加揣測議論,不說,是給別人留一份尊重,也給自己留三分口德。有一種刻在骨子裏的修養,叫不說
  不失言,是涵養。你一定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過這樣一類人,總是不分時間和場合的說些讓人心塞和添堵的話。當你歡歡喜喜曬出情人節禮物時,他會冷不丁地來一句:秀恩愛,分得快;當你歷經萬千辛苦終於取得成就時,他會酸溜溜地說:得瑟,還不是靠運氣;當你為了孩子的教育愁眉不展時,他又會吐槽嫌棄:你那孩子就不是讀書的料。一個人說話的分寸感,充分暴露了他的境界和層次。有涵養的人,不會因失言讓人掃興,更不會因毒言使人心痛。
  《弟子規》中有言:人有短,切莫揭;人有私,切莫說。人人都有不可觸碰的逆鱗,不要把口無遮攔當作坦率耿直;不要把咄咄逼人當作逆耳忠言;羞辱別人的同時,也會反噬到自己。 正所謂:言不在多,希言則貴,善言則巧。 該說的說,不該說的不說,分場合分對象,不逾越不唐突,才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睿智和修養。
  水深不語,人穩不言。不說,是明悟了人情世故,是沉澱下來的圓潤智慧;不說,是懂得了鋒芒不露,言語間都是給他人滿滿的溫暖和善意。
      生而為人,請保持善良。
  《增廣賢文》有雲:良言一句三冬暖,惡語傷人六月寒。生而為人,各人有各人的困頓和歡喜,晦澀和皎潔,有時候溫言善語體諒別人,也是成全自己。作家賈平凹曾寫過一個故事,一位有口吃的路人前來問路,恰好指路的人也是個結巴,於是指路人在整個過程沒說一句話,只是用手比劃。有人感到奇怪問其原因,指路的人說:人家也有口吃,我要是說話了,那人會以為我是在模仿戲弄。與人為善的理解,推己及人的周到,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善良。我們從一個人的沉默不語中,也可以看出他高尚的品格以及高層次的修養。就像張愛玲說的:因為懂得,所以慈悲。
  當我們能夠深入感受到對方的難堪,能夠發自內心去照顧他人的情緒,能夠用欣賞的眼光看到別人的優點,不妄言、不失言、不多言,就是將善待他人根植於心。人生苦短,希望我們都能保持善良,理性開口,適時沉默,少一些自以為是的言論,多一些以心度心的溫暖。真正有修養的人,都明白沉默自有其力量。往後餘生,願你我都能參透不說的智慧,在是非面前,不惡意詆毀;在瑣事面前,不指手畫腳,在流言蜚語面前,淡然一笑。
  歷盡千帆歸來,歲月依舊安好,學會不說之善,靜守內心歡喜。

TOP

發新話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