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新話題
打印

[討論] 以樂怡情,以樂育人

以樂怡情,以樂育人

西塞羅曾言:“我對理想的追求是以善為歷程美為最終目標的。”而音樂正是善與美的完美結合。和諧的旋律、變化的節奏音樂陶冶性情、滋養靈魂;飽滿的情感、蘊藏的思想音樂亦能催生勇氣、振奮精神。以音樂之美怡情進而以音樂之善育人方能收穫盡善盡美之效。希愛力 超級希愛力 必利勁
  “八音合奏,終和且平。”音樂之美,在於其優美的旋律與律動的節奏。“嘈嘈切切錯雜彈,大珠小珠落玉盤”,一曲琵琶,或急或緩,或高亢或低吟,攝人心魄;“昆山玉碎鳳凰叫,芙蓉泣露香蘭笑”,二十三弦之器,卻能遍擬萬物之音、縱攬天地之聲,扣人心弦;“羌管弄晴,菱歌泛夜”,這是江南的婉約軟語,如千回百轉之淙淙流水,輕吟於心田;“中軍置酒飲歸客,胡琴琵琶與羌笛”,這是塞北的鏗鏘曲調,如鋪天蓋地之滾滾黃沙,響徹於心間。從古時的“宮商角徵羽”,到西方的“哆來咪發唆”,人們對於音律、和絃、節奏等等的要求與體驗是具有普適意義的。音樂本身就是一門美的藝術,那些渾然天成的規律是自然賜予世間的禮物,更是人類自身智慧的結晶。
  “音樂是比一切智慧、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。”音樂之美,也在於其朗朗上口的歌詞與其背後深刻的思想。除了單純作為一種傳遞聽覺愉悅的工具,音樂亦是創作者們表達自我、尋找共鳴的手段,以特定技巧修飾其表達、強化其主題,才能更易於記誦與傳播。是“詩三百”中的重章疊句,以和諧的音韻流傳下先民們“在河之洲”的淺唱低吟;是《義勇軍進行曲中》“起來!起來!起來!”的反復強化,以簡潔而有力的呼喊宣告出中華兒女保家衛國的決心;“炮彈要在天空飛多少次,才能被永遠禁止”,鮑勃·迪倫在其民謠音樂中發出如詩般的追問……音樂,何嘗不是訴說與表達,何嘗不似詩詞與文章?
  “止怒莫若詩,去憂莫若樂”,音樂之美,更在於其真切動人的情感與飽滿充沛的精神。在命運的考驗面前,盲藝人阿炳以《二泉映月》盡傾悲慟之情,亦讓後人為其潸然淚下,失聰的音樂家貝多芬以《命運交響曲》盡顯不屈意志,亦為後世留下無盡的精神寶庫;在歷史的風雲之中,莊重典雅的禮樂之音在“雅樂治國”的西周盛世中誕生,高亢震撼的《馬賽曲》從轟轟烈烈的法國大革命中走來;在時代的召喚之下,《我和我的祖國》歌頌祖國大好河山,凝聚一代代中華兒女的價值認同,《飛天》引人夢回絲路,奏響新時代合作共贏的和平樂章……音樂本是個人的藝術結晶,而其背後的情感與精神能喚起世人共鳴、回應時代需求、折射社會變遷,因而具有了更高遠的現實意義與傳世價值
  “推開美的晨門,我走進善的領域。”一如孔子在陳絕糧之時仍弦歌不絕,你我亦能讓音樂成為寂寞時、困厄時、迷惘時靈魂的伊甸園、心靈的桃花源、精神的助推器。願你我在優美的樂聲中深耕心靈的牧場,在激昂的曲調裏拔節精神的高度,由美及善,方為至境。

TOP

發新話題